4月24日 读经概要
4月24日
撒母耳记上11-12章;路加福音19:1-27
撒母耳记上11章 扫罗做王战胜仇敌
记述了扫罗作王后的第一次战役,以及他因这场胜利赢得百姓的认可。
亚扪人的王拿辖围困基列‧雅比,威胁羞辱他们。百姓向各地同胞求援。扫罗得知消息后,被神的灵大大感动,召集以色列人出战。他用牛切成块分送全国,以此激发众人参战的决心。最终,以色列人一日之间击溃亚扪人,取得大胜。
胜利之后,百姓想惩办那些曾质疑扫罗王权的人,但扫罗却说:「今日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,不可杀人。」(v.13)扫罗没有趁机报复,反而展现属灵领袖应有的宽广胸襟,并把荣耀归给神。
这显示出扫罗早期属灵生命的亮点——他知道王的权柄是从神而来,荣耀也该归神。
这次战争使百姓彻底接纳扫罗为王。撒母耳趁势呼召百姓在吉甲立国。众人在神面前欢喜地确认扫罗的王位,并献上平安祭。
撒母耳记上12章 撒母耳的临别赠言
撒母耳站在百姓中间,为他们设立国王,并为自己的一生作总结,同时向百姓发出忠告。他这番讲话既是一篇自我见证,也是提醒我们在神面前当如何行。
一、无亏的良心(1–5节)
撒母耳首先为自己的公义作见证:“我在这里,你们要在耶和华和他的受膏者面前给我作见证。我夺过谁的牛,抢过谁的驴,欺负过谁,虐待过谁,从谁手里受过贿赂而眼瞎呢?”(3)。百姓众口一词地见证他“你未曾欺负我们,虐待我们”(v.4)。撒母耳不是为自己夸口,而是要证明神的仆人当有无亏的良心。
这提醒我们每一位基督徒,不论是在教会、家庭、职场或社会中,都要像撒母耳那样作“无可指责”的人。保罗也说:“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,不但在主面前,就在人面前也是这样。”(林后8:21)
撒母耳的榜样也预表了新约中那位毫无瑕疵的义仆——主耶稣基督。祂没有犯过任何罪,最终却是为我们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。
二、神的信实(6–12节)
接着,撒母耳回顾了以色列历史,强调神如何借摩西、亚伦领他们出埃及,又在士师时期多次拯救他们脱离敌人(v.6–11)。然而百姓却屡次忘记神,转向偶像,这次更是在面对亚扪王拿辖威胁时,不仰望神的拯救,反而要求立一个王(v.12)。
撒母耳指出他们的问题,不是设立王本身,而是“你们弃了耶和华你们的神”(v.12)。真正的问题,是他们的心偏离了神。
在我们的生命中,也常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辙:没有让神在我们生命中做王掌权。当环境顺利时,我们容易忘记神的恩典;遇到困难时,却又依靠人的方法。
三、神的警告与恩典的应许(13–25节)
撒母耳虽已让位,却仍关怀百姓的属灵生命。他清楚宣告神的主权,并警告百姓:“若仍悖逆……耶和华的手必攻击你们”(v.15)。为了使百姓敬畏神,他祈求神在麦收时打雷降雨(v.17)——这是在迦南地极不寻常的天象,也表示神可随时施行惩戒。百姓于是“大大惧怕”(v.18–19)。
但撒母耳并不只是发出警戒,他紧接着宣告神的怜悯与恩典:“你们虽然行了这大恶,却不要偏离耶和华……耶和华既喜悦选你们作他的子民,就必因他的大名不撇弃你们。”(v.20–22)
这段话是旧约中最动人的安慰之一。神的选民虽然软弱失败,神却不撇弃他们,因为祂的信实不是根据我们的表现,而是因祂“为自己大名的缘故”。
撒母耳也在此表明自己的牧养责任:“至于我,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……只要你们敬畏耶和华,尽心实意地事奉祂”(v.23–24)。这是一位属灵导师的心肠,亦是主耶稣升天后在父右边为我们代求的预表(罗8:34;来7:25)。
结语:回转向神,忠心事奉
撒母耳的一生是敬畏神、忠心牧养百姓的一生。他的话也对我们发出警告与呼吁:
省察自己的良心是否清洁无亏;
若你偏离正路,不要绝望,要马上转回,神仍愿因祂的大名接纳你;
若你正事奉神,也当像撒母耳那样,持续为神的百姓代祷,直到生命尽头。
默想经文:
“只要你们敬畏耶和华,诚诚实实地尽心事奉他,想念他向你们所行的事何等大。”(撒上12:24)
祷告:
主啊,求你赐我敬畏你的心,使我诚实尽心事奉你,也赐我爱人的心,为肢体代求,直到你再来。奉主耶稣的名祷告,阿们。
路加福音19:1-27节
首先我看见一个灵魂的悔改。就像尼哥底母和撒玛利亚妇人的故事一样——撒该的故事也应当常常被基督徒研读。
从撒该悔改的见证中,我们学到:
第一,没有人坏到不能得救,没有人是在基督恩典的能力之外。一个富有的税吏成为了基督的门徒,一个“财主进了神的国”,就如“一只骆驼穿过针的眼”! 一个贪婪的税吏,变成了一个慷慨的基督徒!这清楚地证明了“在神凡事都能”。
福音向罪人所敞开的希望之门,是极其宽广的!即使是最污秽的罪人,只要他们肯来到基督面前,都能被赦免。我们应当大胆地向最恶劣、最邪恶的人传福音,说:“你们的罪虽像朱红,必变成雪白;虽红如丹颜,必白如羊毛。”(以赛亚书1:18)
第二,基督对罪人的怜悯是完全出于他的主权。耶稣没有被请求,就主动停下来对撒该说话,主动将重生的恩典赐给这个税吏——使他在那一天成为了神的儿女!(参耶利米书3:19)
让我们牢牢抓住这些教义。它们比红宝石还宝贵。惟有“白白的恩典”才能在临终时给人真正的平安。
第三,真正悔改得救的罪人,必然会显出悔改的证据。撒该说:“主啊,我把所有的一半分给穷人;我若讹诈了谁,就还他四倍。”
他这番话是诚实的,是确切地表明他是个新造的人。当一个富有的基督徒开始慷慨施舍,当一个敲诈勒索者开始归还不义之财——我们就有充分理由相信:“旧事已过,都变成新的了!”(哥林多后书5:17)
凡想要证明自己是信徒的人,就当效法撒该的脚踪。像撒该一样,彻底弃绝以往最容易缠累他的罪。一个信徒的生活应当让人看出他是属于主的。
一个自称认识基督、信靠基督,却仍然紧握罪恶——就是手握谎言下地狱的人!真正尝过基督恩典的心,必定会本能地厌恶罪恶。
“人子来,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。”(路加福音19:10)让我们务必确实认识祂是救主,并确定自己的灵魂已经得救。一旦得救、悔改,我们就会说:“我拿什么报答耶和华向我所赐的一切厚恩呢?”(诗篇116:12)
第二段经文是一个比喻,教导门徒要以基督为王,忠于基督的托付。
首先,我们的主耶稣被比作“一个贵胄往远方去,要得国回来”。
当主耶稣离开世界时,祂像得胜的君王一样升到天上,掳掠了仇敌。他如今坐在神的右边,为信祂的人履行大祭司的职分,不住地为他们代求。但祂不会永远坐在那里。祂将从至圣所出来,赐福给祂的百姓。祂将带着权柄和荣耀再来——将一切仇敌都放在祂脚下,在地上建立祂普世的国度。
愿这些事常存在我们心中:祂不久就要为我们再来!
其次,所有自称为基督徒的人都将面临审问。当主人回来时,“就叫那领银子的仆人来,要知道他们做生意赚了多少”。 我们不是坐等主再来,而是积极投入天国的事工,无论是传福音、服侍人、建造教会、培育门徒,都是“做生意”。
我们要常活在一个清晰意识中——有一天我们要站在基督的审判台前。
我们在这比喻中还看到——所有真基督徒将确实得奖赏。主说那些忠心的仆人,将得尊荣和权柄。每一个人所得的奖赏,按他殷勤的程度而定。一个“可以有权柄管十座城”,另一个“可以管五座城”。
愿我们常思想将来那美好的事。今时的苦楚,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,就不足介意了(罗马书8:18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