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6日 读经概要

7月16日

以斯拉记10章 真实的认罪悔改

以色列百姓在归回之后所面临的最大属灵危机,不是外敌环伺,而是内部信仰的妥协。

在上一章,我们看见以斯拉因百姓的罪孽而极其忧伤,他俯伏在神面前,为众人代求,情词恳切地向神认罪悔改。到了第10章,我们看见以斯拉的忧伤唤起了百姓的回应,他恳切的祷告带来了悔改的行动。

第一节描绘出令人动容的图画:以斯拉在神面前哭泣祈祷的时候,有极多的以色列民聚集到他那里。他们也哭泣,也痛悔。这正是一场真正的属灵复兴开始的标志——当神的道临到人心,叫人战兢、忧伤、悔改,并愿意照着神的律法去行。

这场悔改并非停留在情感层面,而是带来了具体的回应。他们承认自己的罪,愿意立约将外邦妻子和她们所生的儿女送走。3节说,“现在当与我们的神立约,休这一切的妻,离绝她们所生的”。这是极其严厉且痛苦的决定,然而他们清楚这是恢复与神立约关系所必须的步骤。

我们今日读这一段,不禁心生困惑:为什么神要如此严厉对待以色列人与外邦人通婚之事?而保罗在新约却教导信徒若已经与不信的配偶成婚,就不可轻易离弃对方(林前7:12-14)?保罗说,“倘若某弟兄有不信的妻子,妻子也情愿和他同住,他就不要离弃妻子”。

要理解这个差别,这其中的关键,在于旧约以色列的特殊身份。他们是神从万民中拣选的百姓,是与神立约的国度,是弥赛亚将要诞生的民族,必须在信仰上与万民分别,否则便会失去见证与使命。神曾清楚吩咐以色列人不可与外邦人通婚,因为:

“她们必使你们的儿子转离不跟从我,去侍奉别神。”(申命记 7:3-4)

历史上所罗门王就是一个惨痛的例子——因娶了许多外邦女子,被她们引诱去敬拜偶像,导致国家败坏(参王上11章)。

所以,以斯拉的做法是出于对圣约的维护,目的是防止信仰混杂,保守百姓分别为圣,好重新建立圣洁的敬拜与群体。

另一方面,当时是属灵复兴、被掳归回的关键时刻。神刚刚向他们施恩,领他们回归,他们若再与外邦人通婚,便是重蹈灭亡的覆辙。

这也是为何以斯拉被许多解经家视为“第二个摩西”。他像摩西一样为百姓代求,为他们领受律法,引导他们与神重新立约。而他的禁食、认罪和带领百姓悔改的方式,也让我们联想到摩西在金牛犊事件后为百姓恳切祷告的情形(出34:28,申9:18)。

因此,以斯拉所领导的悔改行动,是在特定救赎历史背景下,为保守神子民的圣洁所必须的作为。

然而,难免还有人心中生出疑问:那些被休的妇女后来怎样了?她们是否就这样被弃绝了呢?虽然经文未交代她们的结局,但从整本圣经的亮光来看,我们知道神拒绝的不是外邦人的身份,而是不信与悖逆的心。喇合是迦南人,路得是摩押人,但她们因信归向耶和华,就蒙神接纳,并进入弥赛亚的谱系。这表明:若这些外邦妇人悔改归信耶和华,神的恩典仍向她们敞开。

神向一切不虔不义的人发怒,同时,又张开双臂欢迎一切谦卑悔改的人。

这样看来,使徒保罗所讲的和以斯拉的做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,因为神的心意从来没有改变——“不愿有一人沉沦,乃愿人人都悔改”(彼后3:9)。而真正的悔改不只是“接受”耶稣而已,乃是要真正的跟随耶稣,爱耶稣,遵行天父的一切命令。

Previous
Previous

7月17日 读经概要

Next
Next

7月15日 读经概要